腌腊肉检测标准 | 过氧化值与亚硝酸盐检测方法
腊肠、火腿等腌腊肉制品风味浓郁,但油脂氧化、亚硝胺生成等问题暗藏风险。专业检测是保障食用安全的关键,下文详解检测要点。
涵盖腊肠、腊肉、中式火腿、板鸭、咸肉、风干肉等畜禽肉腌制品。
主要执行 GB 2730-2015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腌腊肉制品》,污染物、添加剂关联基础国标。
理化指标:过氧化值(畜类≤0.5g/100g,禽类≤0.3g/100g)、三甲胺氮(火腿类专属);
污染物:N - 二甲基亚硝胺、铅、镉,内脏制品限值更严格;
添加剂:苯甲酸、山梨酸,需排除基质干扰与带入性污染;
微生物: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。
过氧化值:GB 5009.229-2023 滴定法,严控试样存储条件防误差;
亚硝酸盐:离子色谱法,优化淋洗液去除氯离子干扰;
氯霉素:全空白监控,采用 GC-MS 联用技术避免实验室污染。
防止氧化变质:过氧化值直接反映油脂酸败程度,保障口感;
规避致癌风险:严格管控 N - 二甲基亚硝胺等亚硝胺类物质;
规范生产工艺:指导腌制、烘干环节的参数调整。
专业除扰:针对肉制品基质特点优化前处理,提升检测准确性;
资质权威:可出具 CMA/CNAS 报告,适配监管与市场需求;
全链服务:覆盖原料验收、生产监控、成品出厂全环节检测。